击落敌方航母的核心在于精确的战术规划与多兵种协同作战。航母作为高价值目标通常处于严密保护中,需优先破坏其防空体系并切断补给线。侦察机或高速轻型舰艇应提前锁定航母位置,标记护航舰队分布情况。空军单位需要携带穿甲炸弹或鱼雷,针对航母甲板与动力系统实施精准打击。陆军远程火炮单位可对港口实施压制射击,限制航母机动空间。
航母的防御弱点集中在舰载机起降阶段与弹药补给环节。攻击时机应选择在其舰载机出动后的空窗期,或利用夜间能见度降低时发起突袭。潜艇单位可潜伏于预设航道,待航母进入射程后发射鱼雷齐射。若敌方配备反潜直升机,需先用战斗机清除反潜单位。轰炸机编队应采取多批次波浪式攻击,首波破坏防空炮塔,后续波次集中攻击舰体吃水线。
必须确保前线机场与潜艇基地的燃油弹药储备充足,优先升级雷达站与侦察科技。海军工厂应保持鱼雷艇与轰炸机的持续生产,以补充战损单位。科技研发侧重提升鱼雷穿透力与轰炸精度,电子干扰设备能有效降低敌方防空火力命中率。指挥官技能选择应强化空军突防能力与潜艇隐蔽性。
利用暴风雨天气可削弱航母防空雷达效能,但会同步影响己方飞机作战效率。珊瑚礁区域能限制航母编队机动路线,预设水雷区可迫使敌方改变航向进入伏击圈。当遭遇敌方航母与战列舰混合编队时,必须优先摧毁其护航驱逐舰,再集中火力攻击航母。陆基导弹单位在后期可对重伤航母实施补刀,但需注意防范敌方拦截机群。
每次攻击后需统计有效命中次数与毁伤效果,调整后续攻击波次的武器配置。被击伤的航母会进入维修状态,应持续施加压力阻止其恢复战斗力。缴获的敌方航母残骸可研究其弱点,用于改进后续战术。保持至少两支预备舰队用于拦截试图撤退的航母,彻底消灭其再生作战能力。